新密周围有多座山,北边青屏山,有座塔,再往北就是袁庄后山,南边俗称南山,站在家里都能看到绵延不绝的山峰,山上有大风车,有人说这像毛主席卧江南,西边是伏羲山,还有嵩山,周末活动筋骨非常方便,中秋三天来临,疫情管控那么严重,那就起意早就打算的香山森林公园吧。
香山在南边,走到卧室阳台就能望见,孩子眼神好,大风车看的是一清二楚。吃了中午饭就即可前往,早些时候去过香山庙,临近之后看到后面一排风车,在眼前,却没接近。成片的山峰,也不禁让人神往,总想看看山的后面是什么。这次直接出发走大平走登封大冶镇,然后走到343过去就是森林公园,初入路口,有一种未建成的森林公园,车辆不多,往内走,车多了起来。
山里感觉是那么亲近,虽然自己也是来自于一个农村,但是看到大片绿色也不禁让人猛吸两口气。爬山乐趣也多,目标也很明确,登顶,沿路风景也是更重要,心情舒畅,轻松,自由的感觉。可是带着两岁孩子爬山有一种略微麻烦的感觉,往前走,楼梯,完全可以自己来,可是走的多了,腿脚累到,影响长个怎么办,这些都是完全遐想,自我安慰。来都来了,孩子看起来更加兴奋,这样的话,出来走走是十分有必要的,而且是要多次。
说起带着孩子爬山,哪里都是,一岁不会走的也被驮着,坐在背带上行走,这些完全看家庭因素,更多的是父母引导。我们这里还好,都是修整的平整路线,野路就算存在,也不会贸然过去。可是手机里,仿佛出现很多国家森林公园里,那些欧美人,说走就走,孩子坐在背带上也是那么开心。这点说起来,又让我不禁想起来中国大地上那些困苦人民,带着孩子,背着背篓,带着孩子,坐在背带上,穿着黄色衣服。多努力生活过吧,让自己过上好日子,才会有丰富多彩的日子。
沿着楼梯向上,走了两层楼梯,我认为他有点累了。小孩子,不能太累了,我抱着,登山就是登顶,沿着楼梯,往上,不停。向后看,家里人都已经落后很远了,再走,他们估计跟上的心都没有了,不如等等。这时候,身后的大风车也露了出来,三台,抬头看,这边的风车已经不转了。如今新缺电的日子里,不转实属浪费,转了不能卖钱,也更无奈。孩子叫起来,爸爸,这台风车下班回家了,那边的风车还没下班,还在工作。惊愕,竟然能联想到这种,孩子就是孩子,惊喜。继续走,由于山不是很大,登上瞭望台,我说,在咱们家看到的风车就是这里,你如果登上风车,你说能看到咱们家不?结果,一个劲非要爬上风车,找找我们家。还不停的说着,站在风车上就能看到我家了,我家在这边。稍作停留,马上就开始下山了,还是楼梯,平稳。
顺着楼梯,溪流,往下走已经是另外一条沟了,上山目标已经变为走到车旁边。本就是小山峰,路程也不算远,下山也完全抱着,毕竟下山更容易摔倒。路边伴随着溪水,夏天来玩肯定是另外一种景象,明年就三岁了,抵抗力有了。路上正有人在飞无人机,孩子兴奋的感觉无人机就是飞机,距离他那么近,螺旋桨转的飞快,声音也如此接近,离开时,还一个劲的叫着飞机飞机,飞机去哪里了。往前走,有个平台稍作休息,这时候精力充沛的小宝宝四处乱跑,一会儿台阶上蹦蹦,一会儿躺在观景拍照的地方。继续走,走到一个玻璃桥,一个劲说下面有水,桥下有水。路过一片鸭子船,非得坐上去划船,看见坏的转椅,又要上去转一转。小朋友对什么都新奇,无知无畏。
出门转转,见山看山,观景听景,一岁看到的和两岁可能就不同,参与感不一样。三岁,四岁,再长大,看到的和想到的也不同,毕竟自己见识的多了。孩子需要引导,登高望远,能体会不同的心境。带着孩子爬山,一岁抱着,两岁还能抱,三岁估计跑的比我还快了,再长大,那时候大概率我在山底,他已经在山顶了。出发吧,不同的时间,不同的景色,还有长大的宝宝。